一、名词解释
1 capacity fact:容量因子,也称分配容量或容量比,用k′表示。其定义为:一定温度与压力
下两相达平衡后,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量(质量或摩尔数)之比.
2 分配系数:K,一定温度与压力下两相达平衡后,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浓度的比值;
3 extra-column effect:柱外效应,即除柱内多种因素产生的色谱峰扩张外,其它产生峰扩张的
因素之和:进样系统,系统连接管,检测器及其它柱外因素引起的峰扩张。
4 gradient elution:梯度洗脱,在HPLC分析中,控制流动相组成或洗脱强度随时间的改变而
改变,以使极性差异较大的多个组分均能分离,同时谱峰间隔较均匀,分析时间尽量短。
5 HPSEC: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法,即以多孔性填料为固定相,依据样品组分分子体积大小的差
别进行分离的液相色谱方法。常用于肽和蛋白质的分子量分布测定及多步分离纯化程序中。其
填料一般有硅胶基质和合成高聚物基质以及高交联多糖型凝胶三种。
6 ODS:十八烷基键合硅胶,又称C18. 典型的反相色谱柱,表面键和的基团为非极性羟基,
适于分离弱极性,中等极性,较强极性及可电离的酸碱性有机物。
7 基线:在正常操作条件下,仅有流动相通过检测器系统时所产生的连续的响应信号,一般
是一条直线;
8 峰面积:色谱曲线与基线间所包围的面积;
9 半峰宽:亦称半宽度,半峰宽度,指色谱峰高一半处的宽度
10 标准偏差σ:正态分布曲线x=±1时(拐点)的峰宽之半。正常峰宽的拐点在峰高的0.607
倍处。标准偏差的大小说明组分在流出色谱柱过程中的分散程度。σ小,分散程度小、峰形瘦、
柱效高;反之,σ大,峰形胖、柱效低。
11 死时间t0:流动相流过色谱柱所需时间(不保留组分流过色谱柱所需时间)
12 调整保留时间:tR’=tR-t0,指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。
13 保留时间tR—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的时间。
14 相对保留值:(用γ或α表示,也称分离因子)两个组分调整保留值之比=tR2’/tR1’=VR2’/
VR2’;
15 分离度: 相邻两峰的保留时间之差与平均峰宽的比值,也叫分辨率,表示相邻两峰的分离程
度。
16 色谱柱效:每米柱长具有的理论塔板数定义为色谱柱效,它是衡量色谱柱分离效能高低的
一种量度。
1.在进行HPLC分析时,为防止分析柱污染,应采取哪些措施?
1).加一个保护柱(预柱),其固定相性质应与分离柱一样或相近。
2).样品要尽量净化,如沉淀蛋白,去除色素和无机盐等。
3). 样品分析结束后,应及时用适当溶剂清洗色谱柱.
2.乙醇的沸点为78.3℃,丁酮的沸点为79.6℃,在气相色谱柱上是否一定是乙醇先出峰,丁酮后
出峰,为什么?
不一定.因为保留值除与样品组分的沸点有关外,还与样品及固定相的极性有关。乙醇(bp 78℃)
和丁酮(bp 80℃)二个组分在非极性柱上,因为组分出峰的顺序由蒸汽压决定,沸点高的保留
时间长,所以乙醇先出峰,丁酮后出峰;在极性柱上,沸点和分子之间作用力同时作用,在强
极性柱上分子间的作用力其主要作用,按极性大小出峰,乙醇的极性比丁酮大,所以丁酮先出
峰,乙醇后出峰。
4.电喷雾离子化的原理是什么?离子化过程分哪三步?
原理:在喷针针头与施加电压的电极之间形成强电场,该电场使液滴带电,带电的溶液在电场
的作用下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运动,并形成带电的液滴。由于小液滴的分散比表面积增大,在
电场中迅速蒸发,结果是带点液滴表面单位面积的场强极高,从而产生液滴的“爆裂”。重复此